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
一、2018年工作回顧
——一年來,隆堯經濟實力有了新提升。全部財政收入9.4億元,同比增長12%;其中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.7億元,同比增長13.5%。初步核算,全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.1%,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.1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.7%;預計城鎮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26530元、12496元,同比增長9.1%、9.5%,主要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。
——一年來,隆堯產業質量有了新提升。全縣糧食總產57.6萬噸,蔬菜總產65.6萬噸,穩產豐收、結構優化;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.2%、10.9%。同時,今麥郎被確定為國家“改革開放40年40品牌”,遠大閥門被確定為“中國鑄造行業綜合百強企業”,寶信物流被確定為“中國冷鏈物流百強”“河北省物流50強”企業,三廈鑄鐵搪瓷鍋產品入選“全國升級和創新消費品”,隆堯產業影響力和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。
——一年來,隆堯生態環境有了新提升。始終堅持科學治霾、協同治霾、鐵腕治霾,在全省率先實施“家園衛士”技防工程,形成了新的有效治理舉措。2018年,全縣優良天數達到180天,PM2.5濃度值同比下降19.35%,空氣質量綜合指數7.48,改善率13.12%,擺脫了全市倒排后三局面。同時,全縣河流劣V類水體比例控制在75%以內,新增造林4.6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到25.2%,生態環境明顯改善。
——一年來,隆堯開放水平有了新提升。全年開展招商活動520余批次,成功簽約華尖五金制品產業園、北京聯福物流倉儲設備等51個產業項目,總投資127億元。特別是高標準承辦2018全球李氏懇親大會,精心搭建世界李氏宗親林、世界李氏文化交流活動中心、全球李氏隆堯祭祖節3個開放平臺,大幅提升了隆堯知名度、影響力,開啟了文化促開放、促發展的新征程。
——一年來,隆堯民生事業有了新提升。全年民生類支出達到16.6億元,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9.9%;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9.99%;低保、五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。尤其突出精準扶貧、脫貧,大力落實入股分紅、光伏發電、政策兜底、醫療救助等攻堅舉措,1626戶、3927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,順利通過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。
(一)著力調結構、促轉型,實體經濟加速壯大。
1.項目建設提質增效。
100個縣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1.5億元,同比增長19.2%。
今麥郎食品飲品智能化升級、遠大閥門產業園、龍大紙容器、紅帽子制蓋等項目實現投產;筑功緊固螺絲、聯農脫水蔬菜等新簽約項目開工。
遠大靜壓生產線提質擴能、今麥郎年產100萬噸飲品等8個項目被確定為省重點技改項目。
2.現代農業勢頭強勁。建成高標準農田1.5萬畝,確權農村土地69.5萬畝,流轉土地23.7萬畝。
新發展家庭農場87家,其中市級13家,省級3家。
新創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,新開工現代農業項目6個,投資規模達到2.5億元以上。
隆堯被認定為“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”“河北省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縣”“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”,蓮子鎮鎮成功入選“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”名單。
3.文旅產業發展提速。完成了李氏文化園、李曇家族墓群修復等一批重點項目,唐祖陵保護展示工程規劃獲省文物局批準,柏人城考古勘探工程獲國家文物局批復。
成功舉辦了全縣首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,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點和路線,新的載體和平臺進一步釋放了發展潛力。
(二)著力治污染、抓攻堅,生態環境有力改善。
1.保藍天。
控煤,全縣域散煤禁銷、禁燒,推廣潔凈煤14.3萬噸,完成“氣代煤”“電代煤”改造13444戶,圓滿完成市定任務。
控企,提前完成建材、化工等行業超低排放、聯網監控,排查“散亂污”企業54家,全部落實“兩斷三清”、異地搬遷等整治措施。
控車,狠抓柴油車管治,新增治超快速預檢設備,更換了55輛新能源城鄉班車。
控塵,精準落實工地“六個百分之百”,加大重點區域清潔濕掃力度,嚴格餐飲油煙管控,大力開展“全民洗城”,夯實了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基礎。
2.護綠水。
實施了水環境治理8項重點工程和水污染治理攻堅行動,拆除河道違建36處、封堵排污口143個、清理垃圾5萬方。
著力推進總投資5.7億元的泜河生態涵養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,全縣水生態涵養能力將明顯提升。
在東方食品城高標準完成全省首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工作,委托第三方“打捆”開展環境治理服務,園區環境污染治理能力顯著增強。
(三)著力抓建設、夯基礎,城鄉品質不斷提升。
1.城市功能更加完善。
圍繞“生態型園林式文化名城”定位,精心實施了園博園、城市文化雕塑、路網升級、“兩館一中心”等20多個市政項目。
康莊路雨污分流及罩面、泜水橋改造等一批工程建成投用,盛世華庭、官莊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開發項目有序實施。
大力開展城市管理綜合整治,順利通過省級園林縣城復查驗收。
2.鄉村環境更加宜居。
蓮子鎮中國食品(工業)小鎮“139”升級、雙碑文旅小鎮綠化美化等“特色小鎮”建設工程扎實推進,尹村北方泵閥小鎮規劃完成編制,全省特色小鎮建設經驗交流會在我縣召開。
24個省級“美麗鄉村”規劃編制、道路硬化、美化亮化等工程順利完成,美麗鄉村建設及文化旅游PPP項目順利實施,并建成了梅莊、堯北里2個農村污水集中處理項目,改造了全縣6059座農村廁所,隆堯的鄉村正在走上精品化、特色化發展道路。
3.城鄉發展更加協調。
隆昔線改造、邢衡高速隆堯連接線以及5條縣鄉道路改造項目建成通車。
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、東方食品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投入使用。
堯山露天礦山治理項目圓滿完成。
電網升級工程完成投資1.65億元,城鄉用電量達到17.7億千瓦時,同比提升15.6%。
完成了唐堯新區、泜河新區城市設計,大力開展違法占地整治及“一區三邊”拆違拆遷工作,清除違章建筑11萬平米,整治違法占地1100余畝。
(四)著力破瓶頸、激活力,改革創新縱深推進。
1.“放管服”成效明顯。
制定出臺了《隆堯縣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五年行動計劃(2018-2022年)》,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7項,承接4項。
創新開展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模式,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率達到78%以上。
2018年,全縣凈增注冊企業881家、個體工商戶3208戶,均超額完成市定任務。
2.重點改革取得突破。
制定出臺《關于進一步明確開發區管理體制的意見》,完成了機構編制管理改革,設立了投融資平臺,建立了行政審批局,激發了開發區活力。
采用PPP模式推進隆昔線改造、泜河生態涵養、東方食品城污水處理廠二期等重大民生基礎工程,有效破解了融資難題。
組建“邢臺柳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”,解決9家破產國有企業改制遺留問題,城關供銷社被評為“全國基層供銷社標桿社”。
3.企業活力不斷迸發。
凈增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中小企業66家。
遠大閥門、三廈鑄鐵炊具等3家企業獲評市政府質量獎。
發展掛牌上市后備企業11家,新增貸款余額28億元,余額存貸比達到56.7%。
(五)著力辦實事、惠民生,群眾福祉日益增進。
1.持續加大教育投入。
固城中學教學樓等7個學校提升項目順利啟建,大張莊小學綜合樓等9個項目建成投用,唐堯中學二期工程扎實推進。
新招錄151名教師,成功舉辦隆堯一中70周年校慶活動,隆堯順利通過教育發展省檢和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。
2.積極改善醫療條件。
投資3.6億元的縣醫院新建項目門診樓、病房樓主體完工,山口鎮衛生院遷建項目建成投用,魏家莊鎮衛生院升級工程順利實施。
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推開,簽約43萬人,簽約率83%,工作成效被新華網等媒體專題報道。
3.全力保障群眾生活。
建成保障性住房100套,新開工202套,改造農村危房68戶。
各類社會保險擴面16463人,新增城鎮各類就業4221人,全面動態消除了“零就業家庭”。
持續開展安全生產“雙清雙提”和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堅行動,排查整改隱患2486處。
深入推進“掃黑除惡”專項斗爭和“創凈土”行動,破獲涉惡類案件57起,刑事案件260起,并積極做好信訪維穩和社會矛盾化解調處,社會環境明顯凈化,群眾安全感明顯提升。
(六)著力轉作風、提效能,政府建設持續加強。
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3件、政協委員提案154件,按時辦結率、辦結后走訪率均達到100%。
辦理市長熱線389件,全部穩妥、按時辦結。
大力推進政務公開,利用門戶網站、微信公眾號發布政府信息3000余條,確保廣大群眾了解和監督政府工作。
二、2019年工作安排
2019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: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全會精神,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、省市委全會和縣委全會精神,深刻把握“鞏固、增強、提升、暢通”八字方針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,深入推進縣委“11446”發展思路和“135”發展布局,大力實施“一二三四”工作思路,聚力轉型升級、項目建設、鄉村振興、文化旅游、城鄉統籌、生態治理、深化改革、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、實干擔當、激情創業,在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縣、幸福隆堯中展現新作為、創造新業績,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。
主要預期目標是:全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%以上,全部財政收入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1%以上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%以上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%以上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%以上,城鎮居民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%以上,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實現“增比進位”,空氣質量指數、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。
(一)聚力轉型升級,推動民營經濟新跨躍。
1.龍頭企業示范提升工程。
今麥郎公司,啟動實施總投資11.2億元的研發基地及創新制造項目,引領和帶動5.88平方公里食品產業核心區快速發展。
遠大閥門,以中國北方泵閥鑄件產業園為支撐,加快打造全品類、高品質閥門生產基地。
三廈鑄鐵炊具,結合產業規劃,強化工業設計和品牌營銷,盡快形成隆堯特色產業、優勢產業。
奎山集團,實施綠色工廠改造、觀光旅游一體化廠區建設等轉型項目,打造產業融合轉型新支點。
2.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工程。
汽配產業,重點聯合中國鑄造協會、寧夏共享集團,加快推進“智能鑄造中心”“共享鑄造中心”建設,打造省級精密鑄造轉型升級基地。
制釘產業,重點建好、用好瀚馳產業園,解決金屬表面處理等產業瓶頸問題,并聯合廣東華威釘業建設中國五金制品產業基地,推動產業健康、集約發展。
3.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工程。
新注冊企業650家以上;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60家、高新技術企業5家、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5家,新申請專利50項,獲得專利授權20項;新發展外貿品牌優勢企業2家,外貿出口突破1億美元。
全年新增貸款余額10億元以上,新增掛牌上市企業1家,新培育掛牌上市后備企業10家以上。
(二)聚力項目建設,強勁縣域發展新動力。
1.加快項目推進。
安排投資千萬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100個,縣級領導分包、部門全程服務,跟蹤解決瓶頸問題,保障項目順利推進。
全年完成投資70億元以上,新投產項目50個以上;爭列省重點項目2個,市重點項目10個以上,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2個以上。
騰退并轉項目10個以上,確保土地資源有效利用。
2.精準招商引資。
加強與北京標識行業協會、中國食品工業協會、中國臺企聯等高端商會協會合作,大力開展專題招商推介,多方位對接行業龍頭企業、港臺企業和全球李氏企業,重點加強與浙江精工、杭蕭鋼構等知名企業合作,打造省級循環經濟示范產業基地和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。
深化與匯源果汁、旺旺食品等企業合作對接,進一步提升食品制造業發展實力。
全年引進超億元產業項目20個以上,超10億元2個以上,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以上。
3.做強工業園區。
隆堯經濟開發區,重點實施好“2+3工程”:即加快汽配、制釘兩大傳統產業升級;推動建設華尖五金制品、循環經濟、智能鑄造中心3個產業園,把“園中園”打造成經濟增長新引擎。
東方食品城園區,主動對接邢臺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,加大食品產業核心區建設力度,并重點圍繞“中國北方知名的食品專業制造基地、食品研發中心、食品貿易展銷中心”發展定位,狠抓產業融合、產城融合,實現食品產業、現代農業、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工業旅游互動發展、融合發展。
(三)聚力鄉村振興,增創農業農村新優勢。
1.夯實農業基礎。
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建設高標準農田2.65萬畝,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.64萬畝,推廣優質強筋小麥32萬畝以上,確保糧食生產安全。
全面完成土地確權,新增百畝以上規模土地流轉1萬畝以上,為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奠定基礎。
2.做強農業園區。
抓好東方、柏人等5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和建設,統籌布局、錯位競爭、一園一業、特色取勝,每個園區聚力發展1~2個特色主導產業,打造特色產業新集群。
積極對接京津冀果蔬供應鏈,依托紅沙峪林果、小孟設施蔬菜等現代農業企業,打造一批特色果蔬產業園(帶)和產銷基地,加快縣域農業產業增值、特色品牌溢價。
3.打造農業品牌。
精心搭建“電子商務+直銷中心+零售體驗”一體化展銷平臺,打通雞腿大蔥、澤畔貢藕、國紅蘋果、玉露香梨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,把更多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。全年新增“三品一標”農產品10個以上。
4.提升人居環境。
實施農村改廁、污水集中處理、生活垃圾處置、村容村貌提升、村莊綠化亮化等一批重點工程,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全縣域整治目標。
大力發展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一業”,著力打造1~2個鄉村振興示范區,特別是精心推動特色小鎮建設,加快實施蓮子鎮“139工程”和尹村泵閥小鎮建設,打造隆堯特色小鎮“升級版”。
(四)聚力文化旅游,實現第三產業新突破。
1.努力完善發展平臺。
加快實施唐祖陵保護展示、柏人城保護開發、泜河歷史文化長廊、“兩館一中心”布展、隆圣寺重建、堯山保護開發等一批重點項目。
2.努力打造全域旅游。
對接縣外旅游市場,謀劃古城生態游、特色工業游、田園風光游、文物古跡游等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路線,打造“文旅融合”產業高地。
3.努力激活旅游市場。
以爭創2020年全市旅發大會承辦地為目標,鼓勵支持縣內文化旅游市場主體與知名旅游企業開展合作、建立聯盟,打通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路徑。
積極對接旅游產業機構和重點院校,抓好旅游人才培養和引進。
(五)聚力城鄉統籌,加快均衡發展新進程。
1.突出城鄉規劃管控。
抓好智慧城市建設和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、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等一批規劃修編,大力開展違法占地整治攻堅行動,提升全縣科學開發、規范建設水平。2.
增強城市承載能力。啟動具有隆堯特色的唐堯新區、泜河新區建設。
抓好城區主干道雨污分流改造及罩面、游園廣場景觀提升、路燈亮化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等30項市政工程。
新謀劃啟動一座綜合型公園建設,并大力開展城市管理綜合整治。
3.提升城鄉基礎配套水平。
建成總投資1.26億元的濱河路西延、耿隆線改建、柏東線改建等3項重點工程,啟動國道515柏隆段升級改造前期工作,并完成新一輪電站電網升級擴容項目,推動城鄉聯動、協調發展。
(六)聚力生態治理,夯實綠色發展新基礎。
1.防治大氣污染。
精準治理散煤、揚塵、柴油重車、餐飲油煙等污染源頭。
精準治理涉氣重點企業,嚴格落實工地“六個百分之百”,整治取締“散亂污”企業,整合重組燒結類磚瓦窯企業。
精準建立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清單,“一企一檔”、動態管控,全力壓減面源污染,并充分發揮“家園衛士”效用,確保全縣空氣質量持續改善。
2.治理和修復水生態。
發揮“河長制”作用,“一河一策”、退污還清。加強河流斷面水質、沿岸垃圾清理、非法排污口封堵等工作考核,加快推進泜河生態涵養工程,實施小漳河河道治理工程,持續改善河道河流水質。
啟動縣城生態濕地項目,抓好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,開展納污坑塘排查治理、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,切實消除水污染隱患。
3.防治土壤污染。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,公布土壤污染地塊名錄和重點監管企業名單。在重點區域布設監測點位,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,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。
(七)聚力深化改革,激發經濟社會新活力。
1.持續減負擔。
抓好商事制度改革,深化“多證合一”“證照分離”等一批改革舉措。
大力推行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,確保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80%以上,新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6個工作日以內。
嚴格落實增值稅、所得稅等稅種降稅政策,清理規范涉企收費。
2.持續拓空間。
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、基層供銷社改革、開發區改革,建好用好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平臺和開發區投融資平臺,完善園區“自主審批、封閉運行、高效管理”工作體制。
健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機制,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生態環境治理、基礎設施建設、民生事業改善等重點領域,切實激發有效投資空間。
3.持續增便利。
積極推動醫療服務、社會保障等政務服務平臺向基層延伸,建立120所村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站;加快完善綜合受理和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機制,推行不動產登記、交易、稅收“一窗受理”,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,方便群眾辦事。
(八)聚力民生改善,促進社會事業新提升。
1.打好脫貧攻堅戰。
精準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和措施,建立完善防貧機制,提高扶貧質量,完成年度脫貧任務目標。抓好殘疾人就業培訓工作,確保殘疾人脫貧增收。
2.完善社會保障體系。
完成農村危房改造、保障房建設任務。強化居民收入核算和動態管理,低保、五保做到公平施保、應保盡保。完善社會保險體系,推動養老、醫療、長期護理等各類社會保險有序擴面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,做好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 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。積極推廣“醫養結合”模式,改造提升城鄉養老機構配套設施,全面增強基層養老服務能力。
3.大力推進教育振興。改造提升隆堯一中、職教中心等重點學校和基層中小學硬件設施,抓好唐堯中學、教育園區幼兒園和小學等一批教育項目,做好教師招聘、培訓和管理,推廣南通教育先進管理模式,優化教育資源整體配置,進一 步提升隆堯教育質量和水平。
4.優化醫療健康服務。
加快實施縣醫院新建、千戶營鄉衛生院病房樓、全民健身中心等重點項目,啟動縣中西醫結合醫院搬遷工作。
實行基層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考核,并全面推廣“互聯網+家庭醫生”簽約服務,引導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,提高醫療健康服務水平。
5.維護社會和諧穩定。
抓好“兩會”、建國70周年等重點時期安保和信訪穩控工作,完善鄉、村人民調解組織建設,做好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;創建退役軍人信息管理服務平臺,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;持續加大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力度,落實“一案三查”,深挖、嚴懲黑惡勢力“保護傘”;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,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;加強安全生產“雙控”機制建設和大排查大整治活動,持續深化建筑、消防、交通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安全治理,切實維護隆堯和諧穩定局面。
2019年10項民心民生實事
1.棚戶區和危房改造。完成棚戶區改造310套,并完成市定農村危房改造任務。
2.城市公廁和農村廁所改造。新建5座城市公廁,并完成22650所農村廁所改造。
3.老舊小區改造。完成法院(檢察院)家屬樓、五金藥材家屬樓、隆堯賓館家屬院、民政局家屬樓、頤園小區的外墻粉刷、路面硬化等改造工程。
4.城區巷道硬化。對城區小街小巷實施硬化,提升城市面貌,方便群眾出行。
5.城鄉電網升級擴容。完成85條高低壓線路及配變升級工程,并新建、改造高低壓線路156千米、配變154臺,滿足全縣群眾用電增長需求。
6.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提升。在符合條件的鄉鎮、村衛生室實施“健康大院”工程,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。
7.社區和居家養老。對第二中心敬老院進行房屋改造、消防設施建設、環保取暖設備安裝;改造提升4個高標準農村互助幸福院,提高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水平。
8.醫養結合。以隆堯鎮、山口鎮、牛家橋鄉、魏家莊鎮等鄉鎮衛生院為試點,設立醫養結合床位,開展醫療、養老、護理、康復一體化服務,實現醫療服務與養老有機結合、資源融合。
9.退役軍人管理服務。做好全縣退役軍人信息統計建檔工作,建成退役軍人信息管理服務和視頻信息一體化平臺。
10.工商注冊“云窗辦證”。實行個體工商戶全程電子化證照辦理,通過利用手機APP、大數據、數字簽名等科技手段,實現線上線下信息智能交互,提高個體營業執照辦理效率。